(銀行試水碳賬戶:坐公交、手機繳費能積分,計算標準待統(tǒng)一)
圖/IC
410公里的浙江“母親河”錢塘江,向西上溯源頭,是位于浙閩贛皖四省邊際的衢州。這座“因山得名、因水而興”的山水美城,全市森林覆蓋率71.5%,出境水水質達Ⅱ類以上,也由此吸引了娃哈哈、旺旺集團等飲料龍頭企業(yè)先后在此建廠。
雖然有著先天優(yōu)勢,但十余年前,衢州的環(huán)境質量也一度因小化工、小造紙等“五小”企業(yè)的大規(guī)模發(fā)展而掉頭轉下。關?;虬徇w化工園區(qū)、整治小石灰窯、養(yǎng)殖場,衢州用十多年時間跑出綠色低碳的發(fā)展模式。在去年末召開的2021中國企業(yè)家博鰲論壇圓桌會議上,衢州帶來了“雙碳”背景下區(qū)域低碳轉型發(fā)展的一個新解題公式——碳賬戶。
“碳賬戶是界定各社會主體的低碳貢獻、減碳責任和碳排放權邊界的數據治理工具?!贬橹菔邪l(fā)改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碳排放在哪兒,如何降,降到什么程度?碳賬戶為解決這些問題打開了一扇窗。此外,碳賬戶不只囊括政府、企業(yè),更是從個人消費端減少碳排放。
人口只有250余萬的衢州,試點碳賬戶一年多以來,已建設居民碳賬戶230余萬個。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農行衢州分行了解到,公眾通過線上轉賬、繳費、支付等綠色支付行為以及乘坐公交、租賃公共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數據,都會被分類進行碳積分賦值計算。
開展探索的也不只有這一地一行,隨著我國“雙碳”目標提出,中信銀行、建設銀行、浦發(fā)銀行、日照銀行等近半年紛紛測試或上線“碳賬戶”/“碳普惠平臺”,記錄和量化個人節(jié)能減排行為。
不過,業(yè)界普遍表示,碳賬戶剛剛起步,還有很多待解問題,比如碳賬戶對節(jié)能減排的推動作用有多大,體系還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數據核算的科學性和統(tǒng)一性如何解決以及用戶的信息安全是否有保障等。
■銀行樣本
碳賬戶成參考指標,企業(yè)可“憑分貸款”
我的行為會產生多少碳排放?對于很多企業(yè)和個人而言,這恐怕都是一筆“糊涂賬”。建立碳賬戶的初衷就是要算清這筆賬。
據農行衢州分行相關人士介紹,公眾通過農行網銀、掌銀辦理線上轉賬、繳費、支付等綠色支付行為以及乘坐公交、租賃公共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數據,都會被分類進行碳積分賦值計算。
除了居民碳賬戶,衢州還有企業(yè)碳賬戶。衢州一家企業(yè)的經理介紹,工廠內電表、管道等位置安裝著100多個數據采集器,一旦哪天能耗超過預期,碳賬戶系統(tǒng)就會發(fā)出預警提示。碳賬戶不是為了展示,它的生命力在于應用。衢州將碳賬戶與金融服務掛鉤,通過碳賬戶評價,社會主體會獲得一個“碳征信報告”,作為銀行的貸款服務政策參考。
江山市雙氧水有限公司是衢州市一家老牌明星企業(yè),雙氧水生產工藝產生的二氧化碳,無疑阻礙了企業(yè)減碳減排。在“雙碳”目標下,企業(yè)急切面臨轉型難題,但資金缺口巨大。
農行衢州分行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依托衢州市的碳賬戶體系,農行衢州分行搭建了覆蓋貸款前中后全流程的碳賬戶應用機制,發(fā)放了全國首筆面向工業(yè)企業(yè)以“碳賬戶”為主要參考指標的專項貸款。拿到貸款后,江山市雙氧水有限公司有效回收利用二氧化碳量從原來的每年1.5萬噸提升到3萬噸以上。
個人碳賬戶貸款額也已超過10億元。衢州人行相關人士預計,今年該市碳賬戶相關貸款有望實現(xiàn)200億元,其中個人碳賬戶貸款可達到20億元。此外,自個人碳賬戶建立以來,已累計減少個人碳排放9510噸。
日照銀行碳普惠平臺。
線上繳水電費能積分,2萬碳積分兌換花生油
“(我)最近已經習慣了時不時打開日照銀行手機銀行App,在上面的碳普惠平臺欄目里打卡領積分,現(xiàn)在已經有2000多分了。”在日照工作了三四年的彭女士,今年初以來化身為“綠色達人”。
據了解,今年1月,日照銀行正式上線“碳普惠平臺”,以綠色金融、數字金融、場景金融促進低碳生活、綠色發(fā)展。
貝殼財經記者在日照銀行App上看到,“碳普惠平臺”欄目里,有綠色生活、綠色支付、綠色政務等專區(qū)。其中,綠色生活專區(qū)包含線上水電繳費、取暖繳費等;綠色支付專區(qū)包含手機號碼支付、ETC支付、線上支付簽約等;綠色政務包含線上排隊預約、電子社??ǚ盏?。記者注意到,對應業(yè)務目前均已有明確積分,包括完成ETC簽約,送碳積分;完成線上辦理小微貸款,送5000碳積分;完成一筆手機銀行水電繳費,送500碳積分;完成線上排隊預約,送100碳積分。
在該行“碳普惠平臺”上,目前碳積分的應用主要與權益兌換有關,規(guī)則和信用卡積分兌換權益類似。例如,碳積分可以兌換1.8L花生油,碳積分可以兌換一個護眼臺燈,碳積分可以兌換一個迷你便攜節(jié)能暖風機。
據日照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截至2月末,已發(fā)放個人碳積分近1億分,預計年末將開通個人碳賬戶30萬戶,年減少碳排放10萬噸。下一步,日照銀行將持續(xù)豐富綠色出行、綠色公益、綠色金融等場景,完善個人碳積分和碳權益體系,為碳減排貢獻更多金融力量。
銀行個人碳賬戶減碳示意圖(中信銀行內測版)。
3月已啟動千人內測,二手回收等場景將上線
中信銀行的碳賬戶內測版于今年3月10日起公開招募1000名用戶參與體驗,依托的是中信銀行信用卡“動卡空間”App。該行碳賬戶在關聯(lián)場景、積分應用等方面,與農行衢州分行、日照銀行也存在異同。
中信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內測版已經上線生活繳費網上辦理、申請電子信用卡、開通電子賬單等低碳行為的碳減排量核算。即將上線的公開版還將包含綠色出行、二手回收等更豐富的綠色低碳生活場景。
一位內測用戶稱,中信銀行的碳賬戶在積累能量后,不僅能夠參與公益事業(yè),也可以選擇兌換專屬禮品,更為實際且具有激勵性。
據“中信碳賬戶”核算預測,每年中信銀行信用卡用戶通過在線金融服務方面的低碳行為,累計可減少約200萬噸以上的碳排放,未來用戶碳減排市場潛力巨大。
對于市場關心的數據核算標準,中信銀行也進行了說明。據悉,“中信碳賬戶”減碳量核算采用第三方權威機構認定的碳減排方法學,經上海環(huán)境能源交易所組織專家評審認定,保證了核算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對于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綠色生活等節(jié)能減排場景,用戶可實時記錄與查詢個人的碳減排數據。同時,“中信碳賬戶”提供了低碳科普、低碳知識小問答,后續(xù)還將提供日常生活場景的碳排放計算器,讓用戶能夠深入了解日常生活的低碳行為。
■釋疑
個人碳賬戶對“雙碳”目標有何作用?
研究表明,過量的碳排放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等環(huán)境問題,減少碳排放量具有長久而深遠的意義。我國從“十一五”期間就開始節(jié)能減排,垃圾分類、光盤行動等都是廣為宣傳的低碳做法,我國節(jié)能減排也取得一定成效。2020年9月,我國首次提出要在2030年實現(xiàn)碳達峰、2060年實現(xiàn)碳中和的目標,并在此后多次重大工作會議和對外問答過程中提到“雙碳”目標。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已發(fā)布文件或在相關工作會上提出探索開設個人碳賬戶。
人大重陽助理研究員趙越認為,個人碳賬戶的本質是一種普惠機制,并非是要利用個人碳賬戶達到直接減排,而是通過個人的綠色行為來提供獎勵,同時這也是個人碳賬戶的最大優(yōu)點,即從消費端減少碳排放,而不是直接像碳交易一樣在生產端對碳排放進行管控。
浙江大學國際聯(lián)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聯(lián)席主任盤和林接受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個人碳賬戶現(xiàn)階段的意義在于,個人碳賬戶制度引導消費者在消費決策的過程中更加傾向于綠色消費,讓消費模式更符合碳中和碳達峰的目標。
“長期的意義則在于,當前我國碳權交易正在試點,現(xiàn)階段個人無法參與到碳交易當中,個人的行為也無法折算成碳權、碳匯,無法實現(xiàn)價值化,但個人用戶最終也將參與到碳權交易當中。所以,當下的個人碳賬戶起到了培育作用,通過將碳減排行為和碳賬戶余額價值量掛鉤的模式,引導個人參與碳權價值積累,從而為未來個人進入碳權交易領域奠定認知基礎?!北P和林稱。
在宣布碳賬戶內測版上線的同期,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發(fā)布了《2022低碳生活綠皮書》(下稱“《綠皮書》”),面向一線到四線近200個城市、22歲-60歲的2500名民眾開展市場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高達95%的受訪者認為應積極擁抱低碳生活。垃圾分類、減紙減塑、光盤行動,是感知度排行前三的低碳行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實踐更能讓大眾體驗到低碳生活帶來的實在感。此外,高達86%的受訪者會主動分享自己的低碳行動,76%的人期望成為影響者,能帶動更多人加入。
受訪者最在意的是平臺發(fā)展低碳的初心,而不是把低碳平臺作為實現(xiàn)商業(yè)利益的手段(如為了追求平臺每日活躍度開展的活動,用消費券引導平臺消費等)。助力公益、清晰記錄低碳行為、與好友共同參與成為受訪者對低碳平臺最期待的三大功能。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綠色消費、環(huán)保行動等低碳實踐在受訪者中踐行度分別達到96%、85%,數字服務(指通過線上電子方式處理業(yè)務、減少人力、資源消耗、實現(xiàn)減碳減排、推動生態(tài)文明建設)僅為62%。大眾認知不足、業(yè)務功能不全、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是數字服務滲透率較低的主要原因。相比而言,一線城市及31-39歲的受訪者在數字服務實踐方面最為突出和積極。數字服務是踐行低碳生活的新藍海。
不過,低碳實踐知行尚未統(tǒng)一。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對低碳行動感知度為76%,而踐行度僅為32%,低碳要求尚未成為社會準則、經濟實力限制、正向反饋不足等都是綠色低碳生活踐行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目前碳積分測算有統(tǒng)一標準嗎?
假設一筆電子繳費給200碳積分,乘坐一次公交車給300碳積分,積分測算的標準是什么,又如何確保數據監(jiān)測的真實性?這些是業(yè)內眼中碳賬戶當前面臨的瓶頸。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吳琦表示,去年7月推出全國碳市場后,首批只納入發(fā)電行業(yè),其他行業(yè)還沒有納入,也沒有針對產業(yè)和個人。目前我們還聚焦在碳達峰階段,更重要的是引導電力行業(yè)發(fā)展新能源、高耗能行業(yè)節(jié)能降碳。長遠來看,未來推動生活方式的綠色低碳化也是一個重點方向,那時就會是一個剛性需求。不排除兩三年內銀行個人碳賬戶會加快試點,然后逐步推開。
對于個人碳賬戶如何“從有到優(yōu)”,盤和林建議,全面捕捉用戶碳排放行為。個人碳賬戶雖然激勵了個人的碳減排行為,但碳排放因子計算過程非常復雜,比如個人消費中可能使用多個銀行的信用卡,而銀行之間消費數據并未連通。碳排放因子計算受限于用戶碳行為數據收集的完整性,而數據不完整的碳賬戶余額,可能助長消費者的投機性消費,并未實際上起到減排引導的作用。
此外,個人碳賬戶余額計算需要更加明確的標尺。當前各家銀行的個人碳賬戶都是建立在自身的碳減排因子計算體系之上,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可能讓碳余額計算和碳余額賦予方面趨于主觀,這種主觀的計算模式缺乏客觀標準的規(guī)制,用戶無法形成穩(wěn)定的碳減排行為變現(xiàn)預期,從而打擊用戶在碳減排行為實施上的積極性。所以,若是要讓個人碳賬戶真正發(fā)揮作用,需要統(tǒng)籌建立個人碳賬戶的標準化征信體系,通過統(tǒng)一碳減排因子計算標準的模式,綜合評估個人碳減排行為。
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有受訪者認為,自己愿意踐行低碳減排,不過擔心他人由碳積分能倒推出自己的出行信息,比如哪天乘坐了公交地鐵,或者某天行走過萬步,“我希望這個積分只有我自己能看到就好?!?/p>
對此,盤和林認為,個人信息保護的確存在潛在安全問題,如果需要監(jiān)控用戶的碳軌跡,那一定需要采集用戶的出行信息,而這些出行信息的確包含很多敏感的個人隱私,所以當前金融機構保護用戶碳賬戶信息和消費信息的大致方向是一致的。
首先,要告知用戶需要收集信息,需要在協(xié)議中告知開碳賬戶用戶信息使用規(guī)則;其次,銀行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收集、提取、分析的流程,以嚴謹流程對數據信息進行全流程管理,調取這些信息需要賦予必要的權限,并增強信息保護中的技術投入,銀行也可以考慮信息數據安全管理第三方,比如將信息存放于第三方企業(yè),而由第三方有資質的企業(yè)實現(xiàn)對用戶的碳軌跡進行數據匯集;最后,當前銀行無法收集用戶完整的碳軌跡信息,所以亦可以通過政府主辦的碳征信企業(yè)來對用戶實施全面碳征信。
如何利好銀行綠色金融?
說到綠色金融產品,近年高頻“露臉”的有綠色信貸、綠色債券,以及創(chuàng)新的碳排放抵押貸款等。
“綠色金融之前說的主要是產業(yè)、對公方面,銀行面向C端(個人)的產品還不太完善,客戶黏性不高,通過兌換碳積分權益等方式能提升客戶活躍度。”吳琦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未來銀行還需要增強與外部企業(yè)的合作,形成更大的效應。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也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對于銀行來說,通過個人碳賬戶建設,將個人更多業(yè)務需求與該銀行進行“綁定”,在提升客戶黏性與獲客能力、銀行業(yè)務拓展等方面均有積極意義。從個人碳賬戶建設對于社會經濟低碳轉型、銀行業(yè)務競爭力提升等方面看,預計后續(xù)會有更多銀行加入個人碳賬戶建設。
他進一步稱,人們的經濟活動廣泛,銀行拓展場景空間廣闊,例如:二手回收、交通出行、消費等居民生活場景;加快碳賬戶“資產”變現(xiàn)、交易市場機制及相關激勵機制建設等,提高人們參與積極性。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程維妙編輯王進雨校對楊許麗
掃描上面二維碼,微信咨詢
落戶咨詢熱線:13671738356
本文標簽:
咨詢熱線
13671738356